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10月21日正式发布。《意见》第十一条指出,要促进产业工人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鼓励更多高等学校、开放大学开展实施产业工人继续教育项目。《意见》的发布,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对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开放大学的新使命新任务提出明确要求。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新型产业工人学历提升
开放大学办学45年来,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高国民素质、致力教育公平、助力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等方面作出了独特的历史性贡献,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2031万名毕业生。
2016年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实施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国家开放大学依托办学体系,与行业、企业和工会系统等广泛合作,配合启动了“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试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产业工人开展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学习,在“求学圆梦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切实推动了新时代产业工人学历与技能的提升。
一是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助力新型产业工人成长发展。探索了国家开放大学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推动了学历教育与行业、企业职工培训体系对接,为学习型行业、学习型企业建设服务。
二是探索了开放大学特色的新型产业工人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保证机制。求学圆梦行动推动了国家开放大学教学改革和体系建设,学历与技能融合更加紧密;依托“学分银行”建设,各地有效开展学习成果积累、认证与转换等试点,初步探索搭建了在职职工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有效路径。
三是有效推动了产业工人终身学习氛围的形成。伴随着企业、工会和产业工人群体在第一轮“求学圆梦行动”的深入参与,产业工人终身学习的新氛围逐步形成,产业工人开始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自我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获得提升,企业支持产业工人求学的力度不断加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开启大国工匠培养新篇章在新的历史阶段,国家开放大学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为目标,坚持需求导向,主动对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求,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
一是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强技能重应用培养模式。国家开放大学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在现有学科专业基础上,推进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共商培养方案,建设高水平课程与学习资源,开设好劳模和工匠人才、高技能人才学历教育班、高级研修班,切实提高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培养能力。将加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按照产业需求和职业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将探索“课堂设在企业,考场设在园区,论文写在岗位上”的培养模式。
二是切实推进送教入企、送教入厂。充分发挥国家开放大学“两级统筹,四级办学”体系优势,在产业工人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大中型企业,共建产业工人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培训中心,为产业工人打造集工学结合、成果认证于一体的企业学习环境,破解工学矛盾,优化工人学习环境,努力建设产业工人“身边的学校”。
三是数字化赋能提升工人学习成效。联合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工匠学院和行业企业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覆盖职业道德规范、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管理技能、数字素养、兴趣培养等内容领域,为产业工人提供多样化、数智化学习内容。不断完善终身教育平台,打造产业工人智能化技能学习平台,探索“互联网+”“智能+”数字化学习新形态,为产业工人建立个性化、智能化、便捷化的在线学习服务。
四是建立健全学历与能力融通培养。《意见》第十三条提出要贯通产业工人横向发展机制。国家开放大学将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工人学习需求,推动建设产业工人学习成果转换标准体系,为产业工人开展学历与技能互认互换服务,切实提高产业工人培养质量、适应性和覆盖面,为建立国家资历框架提供决策参考。
产业工人作为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能够为产业工人提供泛在可及、精准有效的教育服务,是国家开放大学的荣耀和使命。国家开放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加强协同联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产业工人培养体系,加快促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制造强国提供强有力支撑。
资讯来源:中国职业教育,转载自《中国教育报》 作者:王启明系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